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減少慢性病

台灣高血壓患者與日遽增,健保用藥支出總是佔前幾位,這項趨勢令人擔心,幸好運動浪潮掀起,年輕族群開始逐漸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雖然運動當下會增加心跳和血壓,但心臟與血管受到訓練,反而降低平時靜態血壓,減少慢性病上身機會,舒緩台灣高血壓病患增加趨勢。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表示,運動時身體氧氣需求量大增,必須增加血液流速,才能加快細胞代謝,大腦會下達指令,提高心臟跳動速率,大幅擴張血管壁,讓血液流動速度能夠更加快速,雖然這項機制似乎上升心血管負擔,卻是高血壓患者最好的治療處方就是規律運動,達到降低血壓目的。
雖然運動當下會突然增加血壓,但靜態血壓才是觀察重點;心臟是很強悍的肌肉,如同其他肌肉也需要鍛鍊,才能增加血液擠壓力道,運動時心跳不但要加快,力道也必須足夠,才能滿足身體代謝需求,規律訓練心臟跳動強度,可以讓心跳越來越強壯,增加靜態時擠壓力量,漸漸降低心跳速率,間接讓血壓維持健康值。
趙書平解釋,相較於沒有規律運動習慣民眾,運動選手的平時心跳速率較低,因為心臟力氣足夠,跳動一次所擠壓出的血流量較多,因此心跳不需要快,就能滿足身體需要血流,反觀缺乏運動民眾,因為心臟力量不足,血液流動速率慢,細胞無法快速交換廢棄物與養分,大腦會下令心跳加快,滿足身體所需。
高血壓患者能夠藉由運動降低血壓,運動加快了心跳和血流,增加了心臟與血管彈性,不但平時心跳速率低,血管壁也更能適應突發壓力,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大約能降低血壓數值十上下,不但如此,運動增加熱量消耗,逐漸改善血脂、膽固醇、與血糖,身體負擔也會跟著平緩,間接也能幫助改善血壓。
趙書平提醒,運動必須循序漸進,千萬不可以貿然高強度進行,沒有運動習慣的高血壓患者,想要藉由運動改善體質,最好先由快走開始,讓心跳稍微增加,又不會造成不適,以免心臟無法負荷導致危險,當體能逐漸適應後,再開始增加速度,讓運動強度增加,只要心肺功能加強,血壓就能慢慢獲得控制。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高血壓患者必須記得二減二多,每日鈉攝取量控制在二千四百毫克(六公克),減除多於體重,維持BMI值在一八‧五至二十四之間,維持多運動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以上,最好最高心跳能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下,多量血壓,每天至少在家量一次血壓,並且記錄下來提供醫師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