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中年血壓高影響老來記憶


不要以為中年人血壓高沒關係,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中年人如果有高血壓問題,老年記憶力、思考能力很容易受影響,就算老年沒有高血壓,只有中年血壓偏高,結果也是一樣。
這項研究已發表美國神經醫學會所出版的線上版「神經醫學」期刊(Neurology)。
美國國立高齡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神經醫學會成員萊諾雷‧勞納表示,這次研究發現,如果曾經有高血壓問題,大腦血壓也會受到衝擊,導致老年記憶力、思考能力變差。
共有四千零五十七名年長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沒有失智問題,研究人員觀察他們五十歲與老年血壓紀錄,研究人員安排他們接受核磁共振攝影,看看他們的大腦小血管、大腦結構是否出現異常,且這些人也要接受記憶、思考能力測試。
研究顯示,在中年時期,如果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偏高,往後出現腦病變風險就會上升,大腦也較容易產生細微腦出血。
研究數據進一步發現,若一個人中年沒有高血壓,但老年血壓舒張壓偏高,產生嚴重腦病變機率就會增加百分之五十。一個人中年若有高血壓病史,就算老年舒張壓較低、趨於正常,大腦還是容易出問題,其大腦總體積、大腦灰質體積都會縮小。此外,中年有高血壓但老年舒張壓偏低的人記憶測試成績平均衰退百分之十。

服用高血壓藥物ACEI別吃低鈉鹽 以免血鉀濃度破表


55歲王先生因為高血壓,長期使用一種「血管張力素轉化 繪抑制劑」(ACEI)。家人認為他有高血壓,需要減少鹽分攝取,因此以低鈉鹽飲食長達半年。回診後卻發現血鉀濃度過高。原來是高血壓藥物與低鈉鹽產生交互作用,降低鉀離子的排出。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心律不整風險。〈黃仲丘報導〉
一位長期使用高血壓藥物「血管張力素轉化 繪抑制劑(ACEI)」的55歲王先生,家人認為他有高血壓,應該要保持減鹽飲食,因此以低鈉鹽取代一般鹽烹調長達半年。回診後卻發現血鉀濃度過高。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蔡惠君表示,市售的低鈉鹽及薄鹽醬油由於是將鈉減半,並加入鉀離子來取代。鹽分中鉀離子的比例就會提高,如果有服用ACEI、ARB等降血壓藥物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因為血鉀濃度上升,造成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的症狀。
腎臟內科醫師馮祥華也表示,高血壓患者其實除了有服用上述藥物外,基本上食用低鈉鹽還是沒有問題的。服用慢性病藥物一定要向主治醫師或藥師請教,就能避免風險。馮祥華說:「單純的高血壓,如果他吃了高血壓藥不會引起併發症,那他就可以吃低鈉鹽,反而吃低鈉鹽因為有高鉀,對血壓更好控制。高血壓最主要的機轉是跟鹽巴有關,吃的鹽是越少越好,或是只吃自然的鹽,那是最好了。」
為了讓民眾能夠諮詢正確用藥觀念,國泰醫院今年五月也加入「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與社區藥局、學校及公司行號結盟,提供正確用藥知識諮詢。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另外也可以打諮詢電話詢問藥師,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腎動脈狹窄 6歲童血壓飆200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兒童也得常量血壓?近來醫界常發現兒童高血壓導致重症的案例,成醫  2年來傳出最小  6個月、最大  17歲,收縮壓值最高達  200的案例;台灣兒科醫學會已建議  3歲以下兒童須每年量  1次血壓,  3歲以下高危險群更須密集追蹤。
 成醫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謝旻玲說,成人的高血壓多為原發性,孩童多為其他器官疾病引發的次發性高血壓,縱使來自家族遺傳,卻成為煙霧彈,降低警覺性,病情更嚴重,所以比成人更值得留意。
 成人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大於  140、  90單位,兒童的血壓會隨年紀、身高、體重增長及性別而不同,須由專業人員判讀。
 她指出,兒童高血壓高風險族群,包含早產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泌尿系統疾病、腦壓上升等,但其他則不容易自外觀和平時辨別出來。
   1名  6歲兒童  2年前到成醫就診,表明連續  2天頭痛、嘔吐,量血壓發現高達  200、  160,不但比他的標準值  110、  75超出甚多,住進加護病房深度檢查,證實是右腎動脈狹窄併發心室肥大,實施導管擴張術才打通血路,今年  3月回診時血壓值降至  110、  80,無需再服藥。
 還有  1名  10歲女童,就診時血壓值高達  155、  110,因父親也有高血壓加上左腎動脈狹窄,療法與前例類似。
 此外,還有  6個月男嬰哭鬧不停,家長以為是感冒而就醫,成醫竟查出血壓高達  120、  80,高於標準值  90、  60甚多,確診病因為心臟主動脈弓窄縮。另外  1名  17歲女生的病因類似,但因狹窄處已增生許多細微血管,無法使用心導管打通,必須動用外科手術。
 謝旻玲指出,小朋友手臂較細,目前常見的各式血壓計,都無法正確測量血壓,所以購買專屬的兒童血壓計或到醫療院所接受檢查。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高血壓吃「低鈉鹽」 血鉀飆高、心亂跳


台灣有400萬高血壓患者,不少人會改吃低鈉鹽顧健康!但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特別是其中有1/4患者還有糖尿病,醫師開的降血壓藥會抑制鉀離子,如果這種病人用「鉀含量高」的低鈉鹽,反而會讓身體吃進過多的鉀排不出來,造成高血鉀,嚴重會四肢無力,甚至心律不整。
白煮蛋沾鹽巴,就能吃得津津有味,每天煮菜少不了的鹽巴、醬油,如果家裡有高血壓患者,都會很小心選低鈉款,台北卻有位罹患高血壓的王先生,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家人也改用低鈉鹽,但在定期回診時意外發現,血鉀濃度飆高,就醫晚了會發生肌肉無力,甚至嚴重心律不整。
國泰醫院藥師蔡蕙君:「這些藥物會讓鉀離子排不出去,那低鈉鹽就是2個交互作用之下,有可能會讓血鉀再增高。」
全台有100萬高血壓患者同時有糖尿病,最常拿到抑制鉀離子的降血壓藥,要是又吃進低鈉鹽、低鈉醬油、空心菜,這些鉀含量高的東西,就會有反效果,鉀排不出來,留在體內形成高血鉀。
這種錯誤用藥,年輕人也會發生,像長青春痘,醫生會開的抗生素,如果是四環黴素類或恩菎類,遇上了乳製品,像牛奶、起司,或同時吃胃藥,抗生素的藥效會被抵消,藥吃了也沒用。
藥師也提醒,最常見的是病人服用抗凝血劑,又吃花椰菜這類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會降低抗凝血效果,嚴重會導致血栓,而萬一吃的是維他命E,則是加強抗凝血效果,增高出血風險,另外如果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又喝葡萄柚汁,會影響藥物代謝,讓副作用危險性提高。
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拿藥時,多了解什麼東西不能搭配吃,否則吃了藥卻有反效果。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驚!餐餐吃滷蹄膀 10歲男童「高血脂」


家長可別以為小朋友不會得高血壓高血脂,台南有12歲女童,不知道右腎臟血管狹窄,長期處在高血壓下卻沒注意,最後導致小朋友雙眼全盲,也有阿嬤疼孫子,讓小四男童天天吃高油的滷蹄膀跟五花肉,10歲小男孩的血液三酸甘油脂,竟然高出標準值4成8,長期下來慢性病恐怕會上身。>>營養師建議,不論大人小孩飲食儘量用豆類的植物性蛋白取代肉類。

香噴噴滷豬腳或滷蹄膀,小朋友吃多,恐怕吃出高血脂,有阿嬤疼孫子,餐餐煮滷蹄膀跟豬五花,10歲小四男童天天吃,才155公分,胖到55公斤,抽血發現孩童的三酸甘油脂,每100C.C.高達220毫克,比標準值150,多出4成8,小學生竟然就有高血脂。

營養師張斯蘭:「長大之後的心肌梗塞,長期下來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罹患率會增加,比如說(高)血壓。」

全台慢性病年齡正逐年下降,尤其是國小學童,營養師強調,小朋友應該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如高油脂的肉類,改用植物性蛋白,像是豆腐或豆干取代,最簡單,從早餐下手,喝豆漿代替奶茶,更健康,高血壓也不是只有大人會有,台南一名12歲女童,因為右腎臟病變引發高血壓,家人以為小孩就不會有血壓問題,延誤就醫,小女孩最後雙眼全盲。

醫師謝旻玲:「小朋友左邊的腎動脈是嚴重狹窄,所以小朋友的血壓來得這麼高,是因為高血壓會對全身的血管,都造成負擔或傷害,尤其是我們的視網膜的血管,其實又是更是脆弱。」

女童心臟甚至嚴重到裝支架,醫師強調,孩童高血壓,並不常見,通常是器官病變導致,要多觀察小朋友身體狀況,飲食方面,營養師則提醒,小朋友每天吃的肉,份量不要超過2個手掌心,才能真的健康長大。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長期抗戰控血壓 醫:勿擅自停藥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長期服用降血壓藥不致傷腎,擅自停藥反而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德國科隆大學醫學榮譽教授厄蘭德厄德曼19日應心臟學會邀請,分享國際高血壓治療趨勢時表示,該疾病已有多達129種藥物可供選擇;北榮醫學研究部主任林幸榮解釋,高血壓成因複雜,患者常需服用不只1種藥物,而減量或停藥應由醫師判斷,否則可能引發腎臟病等併發症。
【高血壓患者增加】「全球有13.5%的人口死亡與高血壓有關,到2025年時,患者將達15.6億人,年滿55歲者逾9成都有高血壓,」厄德曼表示,即便患者只有高血壓症狀,但引起中風、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心臟衰竭及末期腎臟病的機率,也較常人高出許多,且血壓「超標」越多,併發症越嚴重;特別是舒張壓正常、收縮壓異常升高的「單純收縮性高血壓」患者風險最高。
儘管高血壓患者日益增加,但厄德曼強調,臨床已證實只要將收縮壓降低2至5毫米汞柱,就能降低14%的中風及9%的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林幸榮指出,目前臨床上多希望將正常人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40、舒張壓90毫米汞柱以下,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中風、慢性腎臟病患者則應保持在收縮壓低於130、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
【合併症患者難控制】國健署在2007年針對全台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患者調查報告顯示,20歲以上成人罹患高血壓比例為28%;前成大附醫院長陳志鴻表示,近年在中國、台灣、印尼、泰國的跨國研究中發現,國內高血壓患者穩定控制血壓比例僅47.8%,主因係多數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狀況不佳,服藥後穩定者僅占23.1%。
陳志鴻解釋,患者常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藥物「吃一輩子會傷腎」而擅自停藥,但未按時服藥反而會出現蛋白尿、慢性腎衰竭等症狀,甚至衍生為視網膜病變、腦中風、冠狀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大及心臟衰竭等併發症。另有患者擔憂血壓穩定後繼續服藥恐致血壓過低,陳志鴻澄清,除非有心臟衰竭或內出血狀況,否則一定要按時服藥,血壓才可能長期保持穩定。
【病因複雜藥物多】「是否停藥、減量或增量,都應由醫師判斷,」陳志鴻指出,過度緊張或天氣變化都可能導致血壓短暫「飆升」,因此血壓長期穩定患者若突然量到特別高的數值,卻未出現頭痛、心絞痛、眼睛痛、盜汗等不適症狀,可稍作休息後再量一次,而不應「馬上吃藥降血壓」。
林幸榮表示,目前已有利尿劑、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換酵素抑制劑、腎素抑制劑、第2型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抑制劑,以及各式交感神經接受器阻斷劑等治療選擇,且有6成患者必須每日服用2種以上降血壓藥;「高血壓病因太過複雜,才需要不同種類藥物治療,」他說,「患者病因各不相同,切忌與親友『共享』降血壓藥。」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 應定期測量

【記者王文智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24%,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且有36.6%的高血壓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血壓過高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3個成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衛福部統計,國內每4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有關。
WHO說,全球每3個成年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問題,而因高血壓引起的死亡也占所有中風及心臟病死亡患者的一半,2004年統計認為,直接由高血壓致死的有750萬人,占當年全球死亡總數近13%。
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24%,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且有36.6%的高血壓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血壓過高的問題。
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高血壓是造成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國內公布最新死因統計顯示,民國101年3萬3168人因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死亡,估計平均每5人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今年主軸是定期量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