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高血壓--維基百科

高血壓」(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動脈高血壓」(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壓的升高使心臟推動血液在血管內循環時的負擔增大。血壓有兩種,收縮壓舒張壓

高血壓症狀與體徵--維基百科

高血壓很少顯示症狀,因此通常是通過篩查或者尋求解決其它健康問題時發現。
一些高血壓患者有頭痛(尤其是後腦勺痛及早上頭痛),並有頭暈、眩暈、耳鳴
(耳中嗡嗡聲或噝噝聲)、視覺改變或暈倒發作。


體檢眼底鏡檢查檢查眼底時如檢測到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則應懷疑患有高血壓。

兒童及青少年高血壓--維基百科

高血壓在兒童及青少年中十分常見(按年齡、性別及種族不同,分別為2–9%)
並被認為在長期可帶來其它疾病的風險。
目前的建議為三歲以上的兒童在進行常規醫療檢查或治療時應進行血壓測量。
應該在重複門診測量確診高血壓後才定位兒童的高血壓。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原發性高血壓--維基百科

原發性(特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病例90–95%。
在幾乎所有當代社會中,血壓隨著變老而升高,而晚年罹患高壓的風險也相當高。

繼發性高血壓--維基百科

一些其它的症狀及體徵可以將診斷指向繼發性高血壓,即由可確定的病因如腎臟疾病或內分泌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壓。


胸腹部肥胖葡萄糖不耐受滿月臉、"水牛背"及

胖童減重紅綠燈!少鈉鹽遠離高血壓

胖小孩不是福 代謝症候群風險高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院長、減重專科醫師祝年豐表示,國內學齡兒童每4 人有1個體重過重或肥胖,而體重過重者,容易患有代謝症候群,包括:

高血壓不控制 恐釀心腦血管疾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高血壓若未控制,恐衍生心、腦血管疾病,為台灣十大死因中的第  2、  3、  8名,共占  22.1%,醫師提醒,高血壓多無症狀,且中壯年屬高血壓風險族群,若缺乏警覺,後果堪憂。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

血壓如何測量

血壓是用一對數字表示,例如 : 130/85,這是因為血液使動脈血管受到的壓力並不總是相同。
最高壓力是當心臟把血液壓出;在兩次心跳間,當您的心臟在休息時,壓力會落到最低點。不論是最高或最低的壓力,對動脈血管都是重要的,所以血壓由兩個部份組成。
醫師稱數字大的為收縮壓 (systolic pressure) ,數字小的是舒張壓 (diastolic pressure)。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8錯誤量血壓習慣 易延誤病情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日本高血壓學會最新指引,病患要評估自身血壓是否穩定,至少需監控  5天早晚血壓。醫師提醒,血壓不僅要量,更要量「對」!  8個常見錯誤量血壓習慣會延誤病情導致心血管疾病。
 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陳震寰主委表示,

6招正確量血壓 預防心臟病、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目前台灣約有4百多萬高血壓患者,但其中竟高達160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繼續讓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無形中提高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
2減2多小撇步 遠離高血壓
高血壓個案更應該要定期在家量血壓,並做好紀錄,除幫助醫療人員瞭解病人血壓控制情形,也可顯示生活型態改變與高血壓藥物之控制情形。但有些人天天都量血壓,只是用錯方法,老是自己在嚇自己。因此,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也提供量血壓時注意小技巧:
1)前半小時最好不要運動、吃飯、抽菸或喝茶、咖啡、酒等具有刺激作用之飲料。
2)量血壓前最好先坐下休息5分鐘,避免劇烈活動後直接測量。
3)以坐姿量血壓,雙腳平放在地板上,不要翹腳。
4)壓脈帶不可太鬆或太緊,以可水平塞進兩根手指為宜。
5)不可以邊量血壓邊講話。
6)第一次左右手都量,以後固定量血壓高的那一側。若發現兩臂的血壓值差異超過20毫米汞柱,就需向醫師報告。
另外,對高血壓病人來說,除了定期就醫及規律服藥以外,健康的生活型態,更是幫助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把握二減二多小撇步,包括:減鹽、減重、多運動、多量血壓,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吃藥也沒效?頑固型高血壓恐上身

吃藥,是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每天的例行工作,深怕血壓不斷超標會突然中風,健康和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不過,也有少數人明明已經乖乖服藥,且同時吃3種藥,依舊不見情況好轉。醫師表示,這是難纏的「頑固型高血壓」,在排除生活習慣、其他疾病等高血壓因子後,必要時需手術治療才能讓血壓回歸理想值。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心臟內科醫師陳文鍾表示,羅東博愛醫院曾收治一名頑固型高血壓患者,60多歲男性,身材略胖,生活和飲食正常,身體也沒有高血壓以外的其他疾病,長期遵照醫囑規律服藥,但血壓始終居高不下,甚至服用4種以上藥物仍無法改善,直到接受「腎臟血管交感神經燒灼術」才獲得改善。
頑固型高血壓:同時吃3種降血壓藥仍無效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長期情緒不穩定 易患高血壓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高血壓為國人常見十大死因之一;根據流行病學發現,容易急躁發怒,以及焦慮的人,易患高血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指出,長期情緒緊張會引發高血壓,平時可以喝點葛根菊花茶改善頭部的氣機循環,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生機率。
周宗翰醫師說,

建議病患測量血壓應注意下列方法

  • 患者應該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手臂支撐在與心臟同高之位置,並且應於量血壓前三十分禁止抽煙及攝取含咖啡因之飲料。
  • 在特殊情況下必須測量平躺及站立之血壓。
  • 測量前必須休息五分鐘。
  • 選用適當大小之血壓加壓帶。
  • 建議使用水銀血壓計或校正過之無液或電子血壓計。
  • 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需詳細記錄。
  • 使用兩次或兩次以上之測量結果,以求取平均值。並且兩次測量間必須間隔兩分鐘以上。假如,前兩次的數值差異大於5 (毫米汞柱) ,就必須再測量更多次。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隱形殺手!小心高血壓併發中風危機

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調查發現,在國內65歲以上年長者,平均每14人就有1人發生過中風,且國人10大死因中,平均每46.5分鐘就有1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醫師指出,血壓的高低與發生中風,或其它心血管疾病風險,為一連續性的關係,一般而言,平均血壓每增加10mmHg,罹患中風的危險性即增加30%,因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林口長庚醫院「腦血管科主任」張健宏醫師指出,成人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正常偏高血壓為收縮壓<120-139mmHg,或舒張壓<80-89mmHg之間;第1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介於140-159mmHg,或舒張壓介於90-99mmHg之間;第2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介於≧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罹高血壓不治療 恐短命20年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是高血壓患者嗎?最好天天量血壓、按時服藥!根據世界心臟聯合會統計,全世界高血壓患者估計超過10億人,患者平均罹病年齡為32歲,若不治療、不服藥,其死亡年齡為51歲,遠比沒有罹患高血壓者,少活20年。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壓力大易患高血壓 如何從飲食降血壓?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現代人壓力大,而壓力大也是造成高血壓的因子之一。其實,透過飲食,不僅可以降低壓力,也可預防高血壓的形成。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壓力大的人應多補充植物性食物,特別是蔬菜類;同時,鉀會促進鈉排泄,因此,攝取高鉀食物將能有效預防高血壓。> >程涵宇說,壓力會使人產生疲勞、焦慮,以及缺乏自信等症狀;然而,疲勞或焦慮容易產生頭暈、頭痛、失眠,甚至無法集中精神等身體症狀。由於壓力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刺激,因此容易出現血壓增高、心跳加快,進而產生高血壓,甚至心律不整等問題。同時,壓力大容易引起胃酸分泌過多而引發胃潰瘍,以及腸躁症。> >要如何從飲食上來緩解高血壓呢?程涵宇建議可多吃高鉀的食物,因為高鉀有對抗高血壓的作用,可幫助鈉離子排出,同時具有降血壓的效果。高鉀食物如香蕉,還富含維生素B6,可有效促進放鬆、舒緩情緒,以及幫助睡眠;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代謝能力和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可幫助情緒穩定,並可抗憂鬱。人體缺乏葉酸時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造成失眠和抑鬱症的出現,而菠菜含有大量葉酸,多吃菠菜可預防高血壓的形成。> >哪些食物可以舒緩情緒呢?程涵宇營養師說,均衡飲食,少吃加工食物,蔬菜每日3碗,並多攝取天然來源的食物可有效降低壓力。現代外食族多,蔬菜類常攝取不足,將會降低身體抗氧化能力,使自然調節壓力不平衡,因此應多攝取蔬菜類。>
另外,毛豆含有色胺酸,可以使人放鬆並且幫助睡眠;糙米含有B群,可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和持續時間;蛤蠣因為富含硒,可代謝脂肪酸過氧化物,保護大腦細胞,避免憂鬱症的發生。程涵宇進一步建議,壓力大的人不應攝取高油,以及高糖的食物,雖然這類食物可促進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讓人短暫心情愉悅,但若長期攝取,會吃進過多飽和脂肪酸,造成內分泌失調,嚴重恐引發憂鬱症。

血壓多少,才算是高血壓?

高血壓的定義越來越謹慎,以下是 1999年2月世界衞生組織新公佈"高血壓定義與分類"。
成年人之血壓分期
正常血壓
血壓分類收縮壓(毫米汞柱)舒壓(毫米汞柱)
理想血壓正常血壓正常但偏高
<120毫米汞柱<130毫米汞柱130-139 毫米汞柱
及<80 毫米汞柱及<85毫米汞柱或85-89 毫米汞柱
高 血 壓
血壓分期收縮壓(毫米汞柱)舒壓(毫米汞柱)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
140-159 毫米汞柱160-179 毫米汞柱>=180 毫米汞柱
或90-99 毫米汞柱或100-109 毫米汞柱或>=110 毫米汞柱
所列之血壓分期,只適用於沒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及沒有急性疾病之患者,並且病患需測量血壓兩次或兩次以上,以求其平均血壓值。當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落在不同分期中時,應選擇較高之血壓值作為該病患血壓分期之依據。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遵守五大原則 高血壓患者安心泡湯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寒冷的冬天,泡湯是人生一大享受,但高血壓患者常怕病情失控,而不敢泡湯。醫師建議,遵守五大原則,包括泡湯前先量血壓、開窗通風、慢慢下水、掌控時間、攜伴泡湯,高血壓患者也能安心泡湯。
高血壓患者適合泡湯嗎?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文鍾表示,高溫會促進血管收縮,加速血液循環,導致血壓上升,造成高血壓患者血壓失控而昏倒,一般建議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可太熱,也不要泡溫泉及泡湯。
其實遵守五大原則,高血壓患者也能安心泡湯。陳文鍾建議,首先必須量測血壓,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才可以泡湯,並將窗戶打開讓空氣流通,可避免缺氧症狀,接著,要慢慢下水,讓身體適應溫度變化,且泡湯時間不可超過15分鐘,另外,最好攜伴泡湯,當意外發生才能獲救。
陳文鍾也提醒,高血壓患者千萬不可以冷熱交替方式的泡湯,以免過度刺激血管,而導致血壓起伏變化過大;若出現頭暈、胸悶等症狀,則應立即起身停止泡湯。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低鹽防高血壓?研究:低糖更重要!

【華人健康網記者趙萱/台北報導】資深藝人趙舜驚傳心肌梗塞病逝,再次警醒國人,心血管的保養的重要性,尤其在冬季冷冽的天氣,容易因血壓大幅度波動而發病。少鹽、少油脂一向是保護心血管的健康飲食對策,不過最近國外有研究顯示,飲食指南應該加上「少糖」這一項,特別是果糖,以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疾病發作的風險。
根據美國《每日醫療網》(Medical Daily)報導,最近一篇刊登於《英國醫學雜》(BMJ)的研究指出,以往的飲食指南都提出鹽份中的鈉會導致高血壓,所以致力於宣導低鹽飲食。不過,研究指出,糖份似乎也有像鹽一樣,有引起高血壓的風險,呼籲健康飲食習慣要加入減低糖份的提醒。
研究:低鹽飲食控高血壓 效果不顯著
美國中部心臟研究所(Mid America Heart Institute ) 的研究員詹姆士‧迪力可(James DiNicolantonio)與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家醫科醫師尚恩‧盧肯(Sean Lucan)雙雙指出,在治療高血壓病患時發現,降低鹽的攝取量對於血壓的改善,並不是特別顯著,並指出每日應攝取3至6克的鹽,才是最健康的量,如果刻意將鹽的攝取量降低於3克,則會對身體有害。
減少糖份添加物 遠離肥胖及心血管疾病
迪力可和盧肯表示,對抗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應針對糖份攝取去著手。他們指出,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糖分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不過若是飲食中的糖份添加物,如加工食品和果汁、汽水等飲料中最常見的單糖果糖 (Fructose)、玉米糖漿調味劑等,會加重對於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每日飲食中攝取糖份添加物量超過總熱量的25%的人,與每日攝取糖份添加物為總熱量10%的人相比,前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竟高出3倍。
此外,每日攝取超過74克果糖的人,則比飲食正常的人高出77%的風險,較容易出現高於160/110 mm Hg的高血壓症狀。
全世界每年有18萬死亡案例,都是與攝取含有糖份添加物飲料相關。此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兒童和青少年每日總熱量攝取來源,約16%竟然是來自糖份添加物。其中,有超過40%的來源是汽水等含糖飲品。呼籲父母不要以為短期的糖份攝取並不會造成大礙,因為研究顯示,糖份對身體健康會造成長期傷害。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兒童高血壓易輕忽 飲食控制6要點

高血壓不再只是老人的專利,其實,兒童也可能有高血壓的風險。尤其是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高油高鹽的食物充斥,有愈來愈多的學童有肥胖問題,因此兒童高血壓的比率也逐年上升。但是,小孩發生高血壓時多半都無症狀,往往是因為在學校篩檢,或是到醫院量血壓時,才赫然發現有高血壓問題,所以容易被輕忽。
台大醫院兒童心臟內科主任醫師、兒科教授王主科表示,多數人只重視成人高血壓的防治,卻不知道許多高血壓的發病,是從小兒年齡階段就已開始蘊釀。兒童高血壓多數屬於次發性高血壓,包括本身血管異常變硬,或主動脈發育不良或狹窄,此外,兒童還有可能因為肥胖造成高血壓,以及包括有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有高血脂問題,以及有家族遺傳等,也常有高血壓的症狀。
兒童如果是因為動脈狹窄發生高血壓,必需先開刀處理狹窄問題,否則血液無法順利通過,血壓就容易飆高起來。但是,如果血壓仍然無法控制下來,表示血管出現固定狹窄,變得脆弱、硬化已經不可逆,則必需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治療,吃藥可能就是一輩子,只是目前並無兒童專用的藥物,多是使用成人的降血壓藥物。
由於兒童服用藥物的順從性不高,加上家長觀念不清楚,不願意讓孩子多吃藥,尤其在意複方的藥物會造成負擔,所以經常會自行停藥,一旦貿然中斷用藥治療,可能會引起副作用。不論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疾病引起的續發性高血壓,想要達到良好的血壓控制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醫師的指示下,按時且規律的服藥。兒童高血壓大多屬於次發性,而且是可以治療的。
如何才能正確揪出兒童高血壓?王主科醫師表示,成人知道量血壓的重要性,但是兒童量血壓卻容易被忽略,還有要幫小孩量血壓很不容易,小孩愛跑跳,比較無法安靜下來好好量血壓,也是困擾之一。國內外學者建議自3歲開始,血壓的測量應包括在例行的身體檢查項目中。
兒童高血壓可以透過飲食,達到有效控制,預防的方法包括:
1.避免肥胖。
2.早期診斷任何脂肪代謝異常,並使用食物或藥物治療。
3.早期診斷及治療高血壓。
4.規則耗能量的運動。
5.避免抽煙及試法戒煙。
6.餐桌上不使用食鹽。
【醫師小叮嚀】:
建議為人父母者,別忽視兒童的血壓問題,3歲以上,至少應每年測量一次,一旦發現血壓高,就應再密切測量,注意血壓的變化。若有持續的血壓高,就需要請醫生先做身體檢查,必要時做X光攝影、心電圖,甚至心臟血管超音波和心導管檢查等。唯有早期診斷早期防範,才是防治高血壓的根本。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3高患者易中風 搶救黃金3小時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3高」患者,罹患中風機率較常人高出2至3倍。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指出,高血壓患者5年內中風機率為常人2.8倍,糖尿病及高血脂則分別為2.9及2.4倍,且中風後較易導致失能。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3高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口齒不清等症狀,務須儘快就醫,以免錯失搶救中風的3小時黃金期。
3高中風者易失能】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根據2013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中風排名第3,共造成1萬1千多人死亡,等於平均每天有31人死於中風。中風也是導致國人殘障、失能的主因,有約75%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表達困難及半身癱瘓等後遺症。游麗惠指出,糖尿病患者在中風後半年內失能的風險,較非糖尿病中風者高出5至6成。
國內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盛行率偏高,是引發中風的原因之一。據國健署調查,有4分之1人口罹患高血壓、近2成有高血脂,糖尿病則達8%,男性比例都多於女性。陳龍分析,血管彈性會隨年齡降低,若受高血壓衝擊,易引發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臨床上近2成中風患者為此類型,而3高也會破壞血管正常功能,國內約8成患者都屬於阻塞性中風。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陳姿伶建議,3高患者應將與血糖有關的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血壓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40、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小於每分升血液100毫克。陳龍解釋,壞膽固醇雖大於130才算異常,但3高患者若能控制在100以下,可降低中風復發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血壓雖然也應儘量壓低,但部分患者可能會頭暈,要視狀況而定。
注意輕微身體警訊】健保給付的靜脈血栓溶解劑雖可大幅改善中風後恢復情形,但首要條件是須在中風後3小時內治療。陳龍表示,臨床上平均只有5至6%的梗塞性中風患者在「黃金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最好能在發病後2小時內到院。游麗惠強調,若能及早就醫,透過復健,部分患者能恢復8至9成的口語、行動等能力。
「我都告訴門診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講話大舌頭』等狀況,務必立刻記下時間並就醫。」陳龍說,手軟包括無法平舉,持筷、舉杯動作不順暢,或早上起床後略感半身痠麻,都可能是中風徵兆,患者千萬不能自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

量血壓要精確 些許變化可能要命

血壓可不是有量就好,更講求量得精確。因為些許的血壓變化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能就有很大的影響。
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陳震寰主委表示,根據「高血壓」期刊研究,當收縮壓下降2mmHg,中風死亡率即下降6%;收縮壓下降幅度達5mmHg時,死亡率更是降到14%。此外,當舒張壓下降2mmHg時,中風發生率也下降達15%,下降7.5mmHg時發生率更可減少46%。陳震寰主委呼籲,當血壓獲得有效控制時,對疾病的預防效果顯著,精確的血壓測量數據至為重要。
8個常見錯誤量血壓習慣:量血壓前未充分休息;測量前抽菸、喝酒、喝咖啡;邊講話邊量血壓:測量時姿勢不正確;穿厚衣服進行測量;兩次測量間未間隔一分鐘以上;測量後未確實記錄數值;以為血壓穩定了就不再定時測量。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高血壓不僅是心血管疾病前兆,更是國人健康隱形殺手。據101年衛福部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台灣平均每日不到兩小時即有一人死於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呼籲民眾應落實血壓監控習慣。然而量測血壓的結果精確與否影響甚大,些許血壓數值的下降,即可造成中風機率的大幅改善。
量血壓看似簡單,但病患常見不少錯誤的習慣。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陳震寰主委表示,一名60歲男子定期上健身房,並且習慣在「運動後」使用健身房提供的血壓計量血壓,因量測血壓數值始終穩定,對自己血壓表現十分安心,直至門診檢查時發現高達160/90mmHg,醫師詢問下才發現男子過去習慣在運動健身後量血壓,運動後血壓降低,一直以來量到錯誤的血壓值,導致延誤病情發現。
適合量血壓的狀態,早晨起床後1小時內,上完廁所,未服藥,未吃早餐,坐著休息1~2分鐘後開始量;晚上上床睡覺前,坐著休息1~2分鐘後開始量;其他依據醫護人員指示,在晚餐前、服用晚間的降血壓藥前、洗澡前、飲酒前、運動前或有不適的症狀時。
居家血壓通常較門診時的血壓略低,約有35~40%民眾會有白袍高血壓現象。醫師表示,根據日本高血壓學會最新指引,至少需統計五天平均值才夠準確確診是否有高血壓。
為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血壓監測習慣,台灣高血壓學會提出簡單好記的「一量二記三服藥,控制血壓一定要」控壓口訣,提醒患者要作好「量血壓」、「記錄血壓」、「按時服藥」三個控制血壓基本步驟,缺一不可。配合結合血壓記錄卡的藥盒設計,幫助患者簡單達到控制血壓穩定的目的。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季節交換 防高血壓急症


中秋節過後,氣溫漸漸轉涼,台中醫院心臟科醫師賴怡青今天提醒,高血壓急症時常被忽略,要注意血壓驟升產生的器官傷害。
賴怡青表示,高血壓是常見的疾病,而「高血壓急症」卻時常被忽略,「高血壓急症」即所謂的「惡性高血壓」,通常是指短時間內血壓急速升高到一八○以上,但並非每個血壓大於一八○病人都是「惡性高血壓」。
賴怡青解釋,「惡性高血壓」是指人體因血壓驟升而產生重要的器官傷害,常見的影響為高血壓性腦病變、顱內出血、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腫、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等。
賴怡青認為,惡性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與血壓數值高低沒有絕對的關係,會因個人體質而異,但需注意的是「惡性高血壓」須立即降壓,以減少器官繼續損傷。
進入秋季,夜晚氣溫漸漸轉涼,天氣冷也會影響血管收縮而使血壓上升,賴怡青提醒民眾,高血壓是沉默的疾病,如果沒有引發其他症狀,患者不會意識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減少鈉、脂肪與膽固醇攝取及養成規律運動外,規則服藥控制血壓也很重要。